2025年8月,內地一間電商公司發布「7月加班通報表揚」名單,列出員工加班時數從68.41至159.96小時,讚揚其「無私奉獻」及「高度責任感」,號召全體員工學習其敬業精神。名單在微博及小紅書流傳後引發熱議,網民批評其為「羞辱榜」及職場PUA(心理操控),質疑公司借表揚逼迫員工過勞。更諷刺的是,公司簡介宣稱「偶爾加班」,與名單披露的極端加班時數形成「自打臉」對比。事件暴露內地電商行業高壓加班文化的痼疾,呼籲勞動監管介入。 名單詳情:159.96小時加班引震驚 據《九派新聞》,該電商公司名單顯示,運營部門一名員工7月加班159.96小時,相當於每周加班近23小時(按30天計算每日約5.3小時);最低者也有68.41小時,平均每日加班逾2小時。通報讚揚這些員工「默默奉獻」,並定位為全體員工榜樣。公司回應稱,加班非強制,視工作進度而定,運營部門因業務繁忙加班較多,且有申請加班可獲加班費,自主加班則無補償。該公司主營電商結合實體運營,員工規模約百人,簡介卻宣稱「偶爾加班」,與名單披露的數據矛盾,引發網民嘲諷。 網民反響:羞辱榜還是PUA? 名單曝光後,網民在社交平台激烈討論,普遍質疑表揚背後的動機:「159小時加班仲表揚?係羞辱榜定PUA?老闆當員工係機械人!」、「無私奉獻幫老闆買豪車,員工得過勞症,值唔值?」部分網民關注加班費:「有加班費仲勉強接受,無申請就無錢,咁點解仲要表揚?」另有網民挖出公司簡介:「話係『偶爾加班』,點知一個月OT160小時,呢啲公司真會講笑話。」討論反映員工對過勞文化的不滿及對勞動權益的關注。 法律與健康風險 中國《勞動法》第41條規定,每月加班不得超過36小時,159.96小時遠超法定上限,屬違法行為。有律師向傳媒表示,公開表揚過度加班涉嫌違反勞動保護法,可能構成職場PUA,損害員工身心健康。國際勞工組織(ILO)數據顯示,2024年中國過勞相關健康損失佔GDP約0.8%,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問題風險隨加班時數上升而激增。 監管與企業回應 涉事公司未進一步回應,僅強調加班自願及有償。2025年,內地勞動監管加強,上海及深圳上半年對違規加班企業開罰約200宗,總額5000萬人民幣。專家建議,平台應強制企業公開加班費記錄,並引入健康監測機制。政府可參考《2024年職工權益保障指引》,對違規企業罰款5萬至50萬人民幣。The post 內地電商列出「加班表揚榜」掀爭議 有員工一個月加班近160小時 appeared first on 經濟一週.